close

定義與分類


「脊椎側彎」顧名思義維脊椎發生的側彎的狀況,呈CS型側彎曲。一般而言,人類的脊椎除了正常的前後曲度外,應呈一直線排列。脊椎側彎的原因有許多,大部分原因不明,可能是由於遺傳基因、長期姿勢不良、發育、運動傷害、營養或神經肌肉病變等綜合因素所引起,稱之為原發性脊椎側彎(Idiopathic scoliosis)。此類脊椎側彎,多發生青春期(10~14)。此外,還有因受傷、痙攣、骨盆傾斜、長短腳等因素使得身體成舒解疼痛姿勢而引起的側彎曲,稱之為功能性脊椎側彎(Functional scoliosis);先天脊椎結構不良或後天創傷以致脊椎無法直立,稱之為結構性側彎(Structural scoliosis)




除了因先天結構不良或創傷造成,脊椎側彎大多不是一下子就會發現,可能是因穿衣外觀上因褲管一邊較長或衣服歪斜一邊,由親友察覺或是學校例行健康檢查而發現,甚至要等有痠痛產生才會察覺。因側彎角度不同而分為輕度、中度及重度:


1. 輕度側彎:10°~20° ,男女比例差不多75%會減少側彎(進步)或不會退化


2. 中度側彎:20°~40°,男女比為1/10,惡化機會較輕度側彎大。


3. 重度側彎:>40°,女性較多,容易急速惡化。


 


影響


側彎造成的影響,除了外觀上的影響外,因骨骼變形極易造成肩頸痠痛或下背痛,長短腳而又會引發其他下肢足部的問題,或中樞及末梢脊椎神經受到壓迫,而有疼痛及肌肉無力之症狀。若脊椎持續惡化彎曲,亦會因胸椎彎曲旋轉,使肋骨旋轉、胸廓變形,壓迫心肺及內臟,或使腹腔增壓,不利婦女懷胎時的支撐力,或造成心肺功能障礙,甚至由於心肺併發症而死亡嚴重脊椎側彎在年齡45歲以後心肺功能顯著下降,平均壽命少於正常人10年。



治療


脊椎側彎的治療,因年齡、部位及嚴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。除了針對疼痛可以利用一些藥物或物理熱敷電療的方式來改善,或足部的問題可以穿特製的鞋墊之外,主要包括有非侵入性的矯治,如穿戴背架、運動治療、專業肌肉按摩及徒手關節矯治術。如側彎惡化、造成神經性傷害或已嚴重影響到心肺功能,而必要採取侵入性的手術治療。


 


輕度側彎者,必要注意日常生活姿勢,可做物理治療及適當的運動治療,且每半年追蹤檢驗一次;中度側彎者,除了上述治療外,可搭配備穿戴背架,每4個月需追蹤檢驗一次。重度側彎者,多需手術治療。


 


運動治療的目標及成效


很多人一般認為脊椎有問題就盡量不要運動,針對因創傷、手術後或有其他問題(如骨質疏鬆)的患者,有考量的必要性。近年來醫界發現,宜多積極並早期介入脊椎側彎治療,才不會錯過治療脊椎側彎的黃金期,使側彎惡化到需手術治療的地步。運動治療的目標,應為提高關節靈活度、伸展較緊且僵硬的肌肉群、強化較弱的肌肉群,避免因疼痛造成肌肉不平衡,防止神經壓迫造成的肌無力使得肌肉萎縮,並防止側彎惡化等。


 


通常功能性脊椎側彎的治療搭配持續運動治療,往往在數個月內可見效,疼痛減少了,身體肌肉較平衡,漸漸的骨骼的正常排列(alignment)回復了。40°以內的側彎(尤以25°以內側彎的治療效果更好),持續運動治療搭配穿戴背架,一般需要2年的矯治時間。


 


脊椎側彎不是一朝一夕所造成的,除了需要有良好的姿勢外,保持良好且正確的運動習慣亦是重要的。正確的運動可以強化肌肉力量與彈性,以保護脊椎受到不當姿勢或外力而產生形變,所謂預防勝於治療。


 


貼心的日常生活的提醒:


1.        站立時應盡量兩腳平站,一般大家最常隨意站的三七步為不良的站姿。


2.        長期坐著翹二郎腿是不好的習慣,易造成骨盆歪斜。


3.        背包不要長期單肩背負,兩肩輪流分擔重量最好,以防止脊椎側彎。


4.        拿起重物宜蹲下取之,直接彎腰會造成脊椎很大的負擔。


5.        一般運動方面如伸展操、散步、游泳等全身性運動,可以強化肌肉及保持骨骼關節靈活度。


6.        飲食方面,多攝取鈣質,強化骨骼。


7.        成長中的孩童,宜避免糖類的多量攝取,以避免發育的骨骼較軟,受力較


8.        適宜的控制體重,也可避免造成脊椎的壓力


 




如何發現有脊椎側彎的先兆



1.       坐姿不正,姿勢不良


2.     穿衣服感覺較不對稱


3.    有長短腳,褲子一邊長一邊短

4.     一邊鞋子磨損較嚴重


 



及早發覺,就可及早治療,增加治癒的機會,否則為時已晚增加惡化的機率,還得要接受手術治療




 





 
   



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milychlee 的頭像
    emilychlee

    艾蜜莉的健康教室

    emilych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